忆子粄的基本介绍忆子粄是广东大埔县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,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它原产于百侯、枫朗、湖寮镇一带,而以百侯制作的忆子粄最有名。明末将来,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。产地渐渐向全县扩展。商品特征其味香,口味滑,鲜美可口。历史民俗...

忆子粄的基本介绍
忆子粄是广东大埔县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,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它原产于百侯、枫朗、湖寮镇一带,而以百侯制作的忆子粄最有名。明末将来,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。产地渐渐向全县扩展。
商品特征
其味香,口味滑,鲜美可口。
历史民俗
忆子粄是大埔有名的传统小吃,相传来自于明代,到今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它的得名颇有趣味。传闻在明代,大埔某地有一户人家为娘的叫松婶,携带儿子阿根,艰苦地过日子。阿根长到十八岁时,从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,后随师投奔郑成功麾下,飘洋过海到台湾去驱除荷兰侵略者。松婶思念儿子,每逢中秋节,就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粄,摆在月下,焚香祷告。秋去春来,不觉度过了整整30年,儿子还不见回来。那年中秋节,正当松婶在月下祷告时,儿子阿根忽然回来了,母子相会,悲喜交集,阿根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忆子粄,欢庆团圆。此粄由此得名。
做法
忆子粄的做法分两步。一是用糯米作皮。把糯米磨成粉末(讲究一点的先将糯米浸湿,拌和水及糯米磨成粉浆,装入布代内,用石块压挤,至粉浆水分压干为止,这种办法制成的粄皮特别柔软),搅拌时,糯米粉中加进少许盐水,并用沸热水揉搓至软韧粘结,再分别揉成小团,撒上适当生粉,用小木棒或酒瓶滚压成规格的粄皮。二是制作里面的馅子。一般以靓肉片、豆腐干、鱿鱼丝、香菇、虾米、蒜白、黑木耳等为材料,加上适当的猪油和酱油,在锅里炆至熟透。然后把馅子包进粄皮里,扎成四方立体形,用蕉叶包裹后放进蒸笼里蒸30至40分钟时间即熟,便可食用。